九枝兰专访馒头商学院CEO王欣:如何通过社群运营零成本获得60万忠实粉丝(上)
前言:在我眼里,创业者分为两种,一种是风口上的猪,创业之风造就了他们,他们精力充沛、激情万丈,但他们也经验缺乏、基石不稳。而我重点要说的是第二种创业者,激起他们创业的不是那股时有时无的创业之风,而是他们心中筹划数年的创业项目,他们深思熟虑,他们富有远见。即使没有风,他们也会怀着坚毅的意志、果敢的行动来践行自己的梦想,即使遇到滔天巨浪,他们也坚如磐石、纹风不动。
今天我们邀请的这位大咖属于后者,她是馒头商学院的CEO王欣女士。在她的人生以及创业之中,到底累计了哪些宝贵的经验?淌过了哪些创业的坑?她如何通过社群运营零成本获得60万忠实粉丝?以下为采访实录。
馒头(属于普世众生的平凡食物)+商学院(属于高逼格的社会精英的象牙塔)的碰撞与融合
我一直以为教育是一项能推动社会进步,且特别符合女性天性的事业。
我觉得这两年整个传统企业和互联网的融合越来越充分,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具备一定互联网技能的人才,但互联网公司是没有培训部门的,要靠每个员工自己成长,而大学里又没有对应的专业,所以这里面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;
另一方面,从我自身来讲,我已过了40岁,大家都说30而立,40不惑,应该做点我喜欢的事情,而且我又觉得教育非常适合我的天性。
于是我就从金山出来创立了馒头商学院。
馒头商学院这个名字也特别有意思。馒头是普世大众的常见食物,而商学院却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,只有精英阶层才能享受到,但我们却把二者融合到一起,让普通大众也能享受到商学院这样高逼格的教育服务。
此外,馒头的音译Mentor,还具有点化、导师之意。
以上两点,也正是馒头商学院的愿景所在。
创业没有固定模式,一切源于探索与实践。
创业这条路从来不是规划好的,而是探索出来的。我们在不停地摸索。
馒头在创立之初的方向并不是这样。首先我们一开始的人群定位就不一样,一开始定位大学生的初级职场培训,误以为大学生人群比较集中,很容易做标准化的培训。后来发现,其实大学生对职场非常懵懂,而且相比大学生,企业更需要的是具备一定职场经验的熟手。
其次,大学生在职业成长进阶的道路上需求特别零散,每家公司需要的人也不一样,每个人的阶段也不一样,无法提供标准化的教育服务。
第三,大学生所能支配的预算有限,付费能力欠佳。
创业之初,我们开设了一些面向大学生的课程,并去清华北大招募一些学生免费给他们上课,讲完之后我们收集大家的付费意愿,大家填的都是99块钱到199块钱不等。大学生没有付费能力这个点暴露了出来。后来我们分析里面的原因:他们自己能支配的就这么多钱,再多的钱就要问家长要了,而家长对教育上的投资是以目标为导向的,于是就会问,培训完有没有资格证?培训完能不能保证找到工作?而这些我们都没法达成。
这说明我们的用户群体的定位是有问题的,需要及时调整。所以,我们现在的定位是在职人员的职场进阶课程。首先,职场中的小伙伴们特别需要成长,另外手上也有少量的预算可以用于知识储备的投入,同时也有碎片化的时间,所以我们通过一些干货、职场中的一些大咖的分享把他们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,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。
创业公司不需要盈利,不需要考虑收入。
我头两年跟我们的团队说创业公司不要盈利,不要考虑收入。因为既要考虑收入又要考虑用户量是很难的。其实第一阶段整个团队只能做一件重要事情,就是好好做产品,把用户量做上去,这是我们第一个阶段要考虑的目标。我们在用户积累到40万以后才考虑变现的问题。
另外,企业要关注用户留存,我们之所以那么有信心,是因为我们用户的平均停留时长是在30分钟以上。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
所谓,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我们在创业之初就全力打造吸粉利器——微课,微课是馒头商学院自主研发的在线教育工具。
虽然,现在很多在线教育平台也有类似微课的工具,但这些工具都没有抓住移动互联网这个趋势。非常多的在线教育工具用户体验非常不好,在移动端无法做到自适应,导致老师讲课以及学生听课前,还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如何使用工具,即使你了解工具的全部功能,工具在移动端的局限性仍然非常大。
而微课特别轻松,直接点个链接就进去了。每次微课最多时有3000多人同时在线,效果非常好。